索引号: | 1/2019-00261 | 分类: | 卫生、体育\卫生,医药管理,其他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南通市医疗保障局 | 文号: | 通医保发〔2019〕27号 | ||
成文日期: | 2019-07-03 | 发布日期: | 2019-07-04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关于印发《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
索引号: | 1/2019-00261 | ||||
分类: | 卫生、体育\卫生,医药管理,其他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南通市医疗保障局 | ||||
文号: | 通医保发〔2019〕27号 | ||||
成文日期: | 2019-07-03 | ||||
发布日期: | 2019-07-04 | ||||
有效性: | 有效 | ||||
名称: | 关于印发《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
各县(市)、通州区医疗保障局,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通市医疗保障局
2019年7月3日
南通市基本照护保险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照护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关于基本照护保险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工作意见》(试行)(通人社规〔2018〕32),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南通市照护保险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实施细则。
一、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目的
1.探索照护保险制度向预防延伸、延缓失能失智的创新做法,为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提供先行先试的示范经验。
2.探索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内涵。
3.提高我市老年人健康水平,增加老年人健康寿命,改善老年人养老生活品质,切实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我市未来3-5年基本照护保险理赔总额的推移,为制定全市基本照护保险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失能失智预防的内涵
1.尽可能地防止或者延缓失能失智状态的发生。
2.对于已经发生的失能失智状态,设法加以改善,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三、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目标
采用“失能失智预防护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帮助我市老年人维持和改善自己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保持身心健康,支持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降低我市老年人失能失智的发生率,打造“南通健康养老长寿之乡”。
四、失能失智预防具体内容
1.失能失智预防的宣传教育。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进行失能失智预防的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南通市居民失能失智预防的意识。宣传教育和普及知识的具体工作包括:制作和分发《南通市失能预防知识手册》和《南通市认知障碍预防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举办失能失智预防专题讲座、学习会及失能失智预防相关活动等。
2.失能失智预防的风险评估。以全市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对象,按计划、分阶段采用统一的失能失智预防风险评估工具和失能失智风险判断标准,开展失能失智预防风险评估,发现高风险老年人,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积极管控”。
失能预防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①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②运动器官功能、③营养状况、④口腔功能、⑤认知功能、⑥抑郁倾向、⑦自闭倾向等7项内容。
失智预防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①短时记忆(物)、②短时记忆(事)、③深层记忆、④定向记忆(场所)、⑤定向记忆(徘徊)、⑥季节、⑦当天计划、⑧紧急状态判断等8项内容。
3.失能失智预防的服务护理。以有失能失智高风险的老年人为对象,开展预防服务的护理管理。引进“失能失智预防护理管理”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开展个性化干预,延缓老年人进入失能失智状态。主要流程包括:
(1)通过失能失智预防的风险评估,早期发现有失能失智高风险的老年人。
(2)针对有高风险的老年人制定预防服务计划书。全市采用统一的失能失智预防服务护理管理计划书格式。失能失智预防护理管理计划书采用定量、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具体评估项目的评估结果,具体制定身心各项功能的“维持目标”和“改善目标”。
(3)根据高风险老年人的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服务。干预服务的项目包括①运动器官功能的训练项目,如老年保健体操、防跌倒体操等;②口腔功能训练项目,如口腔护理、咀嚼训练、呑咽训练等口腔体操;③营养管理;④认识功能训练项目,如音乐疗法、记忆回忆疗法、拼图游戏、数字游戏等;⑤忧郁症和自闭症预防的干预项目,如精神慰藉等。
(4)对预防服务的效果定期进行监测评估。
五、实施失能失智预防三年计划
1.开展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3年内覆盖本市60%的老年人口:2019年覆盖20%,2020年覆盖40%,2021年覆盖60%。
2.开展失能失智预防风险评估。计划3年内覆盖本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0%:2019年覆盖10%,2020年覆盖20%,2021年覆盖40%。
3.开展失能失智预防服务护理。计划3年内覆盖本市7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30%:2019年覆盖10%,2020年覆盖20%,2021年覆盖30%。
六、选择预防服务项目的原则
鼓励专业机构以及拥有相关经验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提供丰富多彩的预防服务项目。项目须经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备案。
选择预防服务项目的原则:一是低成本、容易记忆,便于在社区推广应用;二是安全,不会造成二次伤害;三是已经有成功案例证明其有效性。
七、失能失智预防工作承办机构
1.设立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
市照护保险服务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联合设立“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作为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
2.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的职责
(1)制定全市年度预防计划,报照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
(2)组织预防服务机构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工作;
(3)组织预防服务机构开展失能失智预防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工作;
(4)负责失能失智预防服务项目的选定与监管工作;
(5)与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机构配合做好预防工作的专业及技术保障;
(6)负责失能失智预防服务的效果评估。
3.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的岗位设置
“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应该设置具体负责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岗位。配备“高级护理管理员(督导人员)”和“护理管理员”若干名,鼓励义工参与管理服务。
管理人员应该拥有医务人员资格或有经过专业培训相关经历,或在养老服务、照护保险服务或康复服务等领域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具有康复、护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八、失能失智预防服务机构的选定
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由专家组评选,确定失能失智预防第三方服务机构。预防工作开展初期,首批遴选5家预防服务机构、公司(组织)、1家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机构公司(组织)。预防服务机构根据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的计划安排,具体组织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宣传、培训,开展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和干预服务工作。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机构提供失能失智专业教材、宣传教育和风险评估解决方案、评估工具使用和结果计算、制作风险评估报告书以及数据分析等。选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照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纳入照护保险定点服务管理。
九、失能失智预防服务的主要形式
1.社区服务型:在社区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等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服务项目,组织服务对象参加集体预防活动,服务机构必须确保为接受服务的对象提供宽敞、安全的训练服务场地。
2.上门服务型:预防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为无法外出的老年人提供预防服务。
十、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效果监测
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对预防服务情况及时进行监测,每三个月完成一次预防服务效果的评估。
十一、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安全管理
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建立健全事故预防预案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预防工作安全开展。对使用器具的预防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机构应为服务对象办理责任保险。
十二、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的信息管理
“失能失智预防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归政府所有,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及预防服务机构不得擅自使用、泄露在评估中获得的所有信息。定点预防机构要加强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加强内部信息管理。在与市照护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定点协议时,要提交书面承诺,并在协议中明确保密责任。
十三、预防经费使用
预防费用按项目支付,预防工作站要对每个项目制定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报市照护保险经办机构备案,项目实施后经考核确认达标后,照护保险服务中心按月结算。主要包括:
1.第三方专业预防机构开展预防服务项目费用。
2.第三方专业预防机构上门开展失能失智风险评估,护理管理计划书与服务效果评价费用。
3.第三方专业预防机构上门对风险高的老年人进行干预的费用。
4.宣传教育费。如失能失智预防工作宣传资料、失能失智手册印制等费用。
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预防服务暂按每人每次30元支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失能失智风险评估,按每人每次50元支付,其中10元为技术支持费用;第三方专业预防机构上门对风险高的老年人进行干预,按照遴选时预防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方案,经评审后确定,每人每次最高限额为80元;预防宣传和失能失智预防手册的印刷费用,由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站参照政府采购要求执行。失能失智预防项目支付标准根据失能失智开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十四、失能失智预防工作监管
照护保险服务中心全流程对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稽核。市照护保险经办机构对预防工作以及预防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对违规机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暂停服务、取消定点的处罚。市医疗保障局统筹推进预防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预防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预防政策,切实提高全市老年人的健康年龄,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